主页 赴日半年的一些杂感
Post
Cancel

赴日半年的一些杂感

来日本已经足足有半年了,在这半年里见识了许多,也经历了许多。学生生涯的结束和职场生涯的开始,在这样的转变中积极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大概也算是自己努力的一种方式。今天到公司很早,有机会整理一下这半年的一些体会和感想吧。

关于日本

其实日本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来说,一直是个又爱又恨的国家。爱大抵是因为日本既有着无数的中国文化元素输入,同时又有着一大堆类似ACG的输出。前者拉近了中国与日本的距离,后者让世界有了解日本的窗口。而恨,基本都来源于七十多年前的那场战争。中国人的这种仇恨其实也并非与生俱来,而日本人也确实很难理解这种仇恨,我想这大抵和两个国家国民所受到的教育和舆论的导向不无关系。说到教育和舆论,中国的洗脑教育和言论管制估计在全球知名大国中是无出其右的。包括我在内,从小接受的就是长期而持续的仇恨教育灌输,所有能接触到的历史书籍中也都是宣扬两国民族仇恨的,我想这对于国人于日本的理解上造成了很大偏差。加上当代中国走了一些弯路,导致普遍性的国民信仰丢失和是非观的扭曲,导致了这种本不该存在的误解又进一步加深。

相反地,在日本不管是电视新闻还是报纸,我都极少见到有针对中国的宣传。其实基本上电视新闻都很少会报道日本国外的消息。经常见到的都是本地哪个居民楼发生了火灾,或者谁家走失的猫狗被发现并寻找失主这样的消息。而唯一有的政治节目的形式一般是一大堆人坐成个圆桌讨论的形式,即使这样还是会请来不同方面的人,更像是一种讨论。比如之前说到钓鱼岛的问题,人员构成是两个主持+两个日本政界+两个中国人+一个美国人这样的组合,一群人都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吵得不亦乐乎。这在国内现在的请“砖家”出来唠叨教导大众的媒体模式下,应该是不可能出现的。

但是同时,日本国民对于政治的不关心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但是却正是一个这样对政治不关心的国家,却有着整个亚洲最民主的制度,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选举前几乎每天在车站都会有议员拿个喇叭宣扬自己党派和个人的理念思想,但路人匆匆都无人理睬(我想如果有人停下来和他辩论的话他也许会很开心);到现在选举已经尘埃落定后也每周会有不同的政治家到处演说。在中国,就算在北京,你也绝不可能看到国家财政部或者人事部的部长在做街头演说,也没有可能直面总书记或者国家主席,但是这些事情我却都在日本经历了,而且是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不经意间就都经历了。中日两国在政治上的差距,还很大很大,而中国想要走的民主道路(希望如此),也还很长很长。

其他的来说,印象最深刻的大抵就是和传说中一样的日本人的礼貌和以“耻文化”为基础的道德理念。虽然是在礼仪之邦长大的孩子,但是却是在这里感受到了更多的礼仪。服务行业就不用多说了,就算是普通生活中也会有很多的讲究。有时候真的不得不感慨是环境造就人的行为,在一个所有人都很互相尊重(至少是表面上互相尊重)的环境下,你也不得不学会去尊重别人。同样的,当人们都互相信任的时候,你也不由地变得愿意信任别人,这是一件让人感觉很好的事情。

随便一个书店里关于三国的架子,可能在中国都看不到这么多的有关书籍

另外就是日本真的是一个很喜欢读书的国家,这一点虽然不让我吃惊,但是当走在街上很容易就看到很多书店的时候还是有些赞叹的。在电子书籍和信息时代的今天,实体书可能更多的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了,至少在快餐文化的中国是如此。实体书在日本的畅销,一方面是因为地铁和文库本的贡献,另一方面大概是因为日本本身文化封闭的特性吧(之后会展开说这点)。

关于工作

面白法人Kayac的门牌

工作上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本来也是作为漫漫人生中修行的一站来到这里的,所以说更多的还是希望用心体会这边的工作的精髓,而并不是去刻意地达成某些目标。虽然日本是一个游戏制作的传统强国,但是可以感受到在当今欧美大作不断频现和日本游戏固步自封的双重作用下,日本的游戏产业正在逐渐没落。虽然在社交领域有DeNA或者GREE,在手游上有去年风光满满的Puzzle And Dragon,但是给人的印象就是这些大抵都是only for Japan的东西。日本游戏界可以说看不到和外界交流的意愿,现在的日本游戏越来越难走向世界,世界的优秀游戏也越来越难进入日本市场,这大抵还是和当今主流文化是英语文化圈的欧美文化但是日本从业人员整体英语水平并不够有一定关系吧。

除此之外,工作上还是很开心的。Kayac是一个很不错的公司,至少到现在我很享受在这里的工作。虽然加班是多了点,但是和最地狱的那段时间来说简直就是天堂(所以说趁着年轻过一些苦逼的日子是很有好处的,之后都会觉得比起以前不算什么)。不仅可以穿拖鞋汗衫进出公司,更可以每天面朝大海或者富士山写代码,这点比较惬意。

不过工作上需要特别提的,最好的地方是,可以和其他国家(不单单日本的,还有法国越南印尼什么)的程序员一起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以前很多时候认为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以及非常正常的写法,有时候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会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会发现原来每个国家的coder写出来的东西真的是会带有coder个人的文化背景和思考方法的,这是以前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比如日本的程序员写出来的东西总是很工整,每个类的格式甚至是申明变量的顺序都很规范,但是往往却在很多地方写的很啰嗦复杂。在你完全了解他的结构之前,读这样的代码很是痛苦,无尽的跳转和条件经常让人崩溃,有时候甚至不得不佩服在如此复杂的代码下居然没有出错。而法国人的代码却完全不一样,写的结构那个飘逸那个散,还时不时带上几句法语注释,虽说配合Google Translate可以猜个大概,但还是让人哭笑不得。

Kayac的话据说有全日本最好的Perl程序员(或者说之一),但是很可惜我并不会也不想以Perl作为自己的开发语言,所以说基本没有交流,算是比较可惜。这边的话也有一些还算厉害的OC程序员和iOS开发者,有时候可以在网上看到一些他们的技术博客,也算不错。和其中一个在Kayac待了几年的大大玩的比较好,他居然还送了一本他写的OC的入门书给我,虽然说内容太基础对我没什么用处,但是这份情谊还是很珍贵的。

技术力上的话,Kayac或者是大部分日本企业(猜测)并不是具有很强的技术能力。不管是在选用框架和编码能力上大部分员工都还很入门的感觉。不过这大抵是因为重视的方面不同,我们可能更看重个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速度质量,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喜欢在范式和规则之下完成任务。这样一来,制定规则的人,或者说是项目的负责人的业务能力也就直接导致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不过正如@钟亮所说,很多时候跳出技术的层面来看这些就会豁然开朗,无非就是遵循的规则和追求目标的手段的不一致,绝大部分最终的产品不会有太多人在意其中的技术细节。

不过不管怎么样,技术强力还是很有好处的,一开始和同事互相不太认识的时候经常各种“被教导”和“被使唤”,后来逐渐实力被认可以后就转变成了总是“被请教”和“被提建议”。日本社会和日本人心态确实是会从骨子里尊敬强者,所以说想要立足以及赢得他们的尊重,只能迫使自己变得更强。

每天很快就能搞定自己的任务,但是这边整个公司或者国家的氛围就是要加班到很晚,所以自己也不好到点走人。于是就有了以前不敢想象的大把时间用于学习和提高。闲着没事儿会琢磨学一些新的语言,或者是想办法将现有知识更深入,也会有时间经常关心一些业界的最新动态,这些都会很有帮助,也希望它们最终能成为自己人生的积淀。

同时也在向日本人学习。不得不说一下现在在做的项目的Leader,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年轻时候干的是潜水员,负责挖沉船探宝那种,后来体力逐渐跟不上,也考虑到相对危险,转行当了程序员。半路出家但是水平还不赖,更难能可贵的是一把年纪了却每天也还坚持学技术。从git到进阶C#再到模型和贴图入门什么的,我入职半年间,他案头的书都换了三四本。这种精神很让人佩服,也应当成为学习的榜样。

关于生活

关于这一点,嘛,至少可以不用待在北京吸毒气。在北京的时候因为空气的问题,经常咳嗽不舒服,每次沙尘的时候也完全不能出门。那时候雾霾还不叫雾霾,但是劣质空气不需要命名大家也心知肚明。一年中能见到蓝天的日子也屈指可数。别的不说,这边至少天蓝蓝,水蓝蓝,空气清新,多年的咳嗽到这边完全没有复发,这就比一切都强了。

东京彩虹桥

另外不需要因为户口什么的各种看派出所的脸色。印象里在日本我所得到的微笑和尊重比在国内加起来都多——不管是来自服务行业、政府部门还是平时接触的日本人。有时候仔细想想确实,纳税人辛辛苦苦创造的价值,却很大一部分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而去和自己供养的人打交道的时候,还要遭遇种种不便和蔑视。愤愤不平倒是没有,但心却拔凉拔凉。深知自己并不是二代,靠自己改变不了现状,剩下的选择就只有逃离(XD 当然没这么夸张的凄凉,只不过用脚投票也是现在的流行趋势是不)。

暂时就写这么多吧,之后的生活,再慢慢体会。顺便送上一副京都的红叶。顺便提一句,本文照片都是自己拍摄的,版权所有。因此如果想要借作他用的话,还请麻烦知会一声,如果合适,会考虑给您高清版本的图片。

京都御所红叶

该博客文章由作者通过 CC BY 4.0 进行授权。

MGTwitterEngine中Twitter API 1.1的使用

两个人一起记账吧~ Our Money